身體是物質,認識身體首先必須認識物質。
量子力學告訴我們:只有當我們觀察的時候,物質才成為真實。思維本體學認為只有在思維衍生狀態我們的思維才分為觀察者和被觀察者,因此你可以看到:物質僅僅是在思維的某種狀態才成為真實。
在思維的哪種狀態呢? 在思維本體學的實證中,當我們從思維根本狀態進入思維衍生狀態的時候,會突然升起強烈的心力(執著力),隨之產生第一對念頭“我”和“他”。在這裡思維立刻分為對立的雙方,我們總是站在“我”的角度,觀察相對立的世界“他”。這就是說只有在思維的衍生狀態,在執著力和第一對念頭“我”和“他”的作用下,我們的思維才分為觀察者和本觀察者,分為思維的本體和思維的物件。按照量子力學的基本理論,只有在有了觀察者對被觀察者的作用後,物質才成為真實。也就是說,隨著觀察者和被觀察者這一對關係的確立,根據心物一體理論,物質即刻呈現為從無到有的真實可見的狀態。
觀察者和被觀察者的關係,按其作用特徵可以分為很多種類,也就是很多思維狀態,因此相應的物質境界也表現為很多狀態,舉例來說:有時候我們在觀察事物的時候,會非常專注、非常入迷,達到忘我的程度,而且我們會專注於事物的極微細部分和其變化,這樣我們就會進入與之相應的物質境界;有時候我們在觀察事物的時候,會非常專注、非常入迷,達到忘我的程度,但我們僅僅注意物質運動的整體或物質世界的宏觀現象,這樣我們就進入物質世界的另一種狀態;有時候在觀察事物的時候,我們走馬觀花、心不在焉,或者在觀察的同時加進去許多主觀願望和聯想,這時候我們就進入與這種思維狀態相應的物質世界。總之,我們應該看到量子力學雖然在微觀方面認識到物質是思維關係的描述和表現,但由於沒有認識到思維具有很多狀態,因此無法進一步認識到宏觀物質世界的多樣性、多維性。量子力學在思維本體學的支持下,把其研究領域從微觀世界進一步擴展為宏觀世界。
量子力學證明沒有離開思維而獨立存在的物質,同時思維本體學通過嚴格的實證體系讓我們每個人都能親自證入心物一體的根本狀態。正是因為心物一體,所以在不同的思維狀態,就會有與之相應的不同維次的物質世界。我們現在所能觀察到的物質世界僅僅是和我們現在的思維狀態對應的物質世界。
在不同的物質世界,由於執著力和“我”這個觀念的作用,我們總是執著於物質世界的某一點是自己,把這一點當做自己的身體,於是身體就產生了。我們現在的身體其實是這個世界的一個物質體而已,和山上的石頭、路邊的大樹、草原上的小草一樣,僅僅是這個世界的無數的物質之一,沒有任何高下之分,僅僅因為我們需要它、使用它,慢慢地我們就愈加離不開它而貪戀它,我們不得不總是通過它去感知世界。然而物質世界的任何物質體都有他們的長處和短處,人的身體雖然有很多長處,但同時也有很多短處,它不能在天空飛、不能在水中游,它非常脆弱,極容易生病,遠不如被我們所看不起的蒼蠅。就免疫力這個角度講,人的身體與蒼蠅相比簡直是極低的低等動物。
同時還應該看到:我們這個物質世界的眾多物質體雖然同處於與同一個思維狀態相應的物質世界,但在這個思維狀態裡,還有很多次級的思維狀態,他們雖然有共同的特徵,但畢竟還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還有一些特別的地方,這就決定了我們這個物質世界物質的差異性。舉例來說,空中的小鳥,與這種物質體對應的思維狀態就具備以下特徵:思維的連續性不容易展開,很難形成相續性思維,專注力比較強,以動態思維為主。與這種思維狀態對應的物質體就處於相對比較高的層次,比較趨向光明,具有喜光性;與之相反的,鑽在地下的生物,往往厭光喜靜,容易處於昏沉狀態,相應的其思維往往表現為極容易墮入無法控制的相續中。
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與同一思維狀態一一對應的物質世界裡不同的物質,它們既有共同的共性特徵,也有不同的個性特徵。因為與同一思維狀態一一相應,因此具有共同的特徵,我們的身體和外界的山石田土、花草樹木等有共同特徵,所謂的天人相應、人體小宇宙等正是如此。同時由於不同條件的作用,這些物質又有區別於其他物質的個性特徵。
我們的身體正是因為具有共性特徵和個性特徵,因此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 要尊重身體的共性特徵,不能總是按照自己的主觀意願去使用這個身體;否則我們會生各種各樣的病。
2 我們在使用這個身體的時候,我們就不得不受他的個性特徵的影響,比如我們厭惡屎,但狗卻視之為佳餚,當我們擁有狗的身體或者把狗舌頭上的味蕾移植到人舌頭上時,我們何嘗不和狗一樣。因此我們需要注意,我們使用這個身體感知世界所得到的資訊僅僅是這個世界的很有限的資訊,也可以說是冰山一角,因此人類不能自滿,要清楚的明白:要想真正認識這個世界的全部,就不能把自己束縛在某一點、某一個物質體,坐井觀天、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這一點對於今天的哲學界、科技界尤其重要,我們的很多問題就是因為我們使用這個物質體所導致的。為了觀察這個世界的全貌,我們就必須首先做到不使用這個身體,脫離這個身體的束縛,站在山頂才能看到與鑽在山下小木屋裡透過窗戶看到的不一樣的世界。
3 反過來,當我們要使用某個物質世界的某一個物質體作為自己身體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充分使用這個物質體的個性特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這個物質體並把它作為自己的身體。同樣的道理,我們要想從一個物質世界進入另一個物質世界,我們就必須與那個物質世界的共性特徵相應,然後才能進入那個物質世界。思維本體學為我們提供了這方面行之有效的各種方法。
4 與3相反的是:我們要想離開某一物質世界,我們就要首先擺脫身體的個性特徵,然後再擺脫這個世界的共性特徵,需要分為兩步走。需要注意的是在擺脫個性特徵的時候我們需要擺脫身體這個物質體的全部個性特徵,而在擺脫這個物質世界時,我們僅僅只需擺脫它的其中一個共性特徵就可以了。